榜样的魅力的教育心得体会 在初为人师时,常常看到、听到或提到“榜样”一词,要求“老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总以为“榜样”是象征着一所学校的形象,是约束老师言行举止的规章和法律规范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今,才感悟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榜样不仅仅是对老师的一种自律,还要求老师要利用榜样来教育学生,两者兼而有之,才不失榜样在教育教学中的魅力。以下是我在这方面做法的几点体会: 1、在面对全体中树立榜样。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最佳时期,在这阶段,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经历和经验,他们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绝大部分是在家长、老师或身边人的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其客观的影响比主观的学习多。所以,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生活,老师的榜样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令我感受颇深。例如:在担任三年级班主任的那年,起初班级中有大半部分学生在书写上比较潦草、随意,有时连批改作业也要审视很久,好几次在早会课、班队课上特别强调都无动于衷,实在令人头疼。于是我试着从平常的教学中进行有意地感化。首先,坚持在每节课的板书过程中,一笔一画地把字写好、写工整,有学生说“老师你写字很美丽,但很慢”,我回答:“其实我们的汉字本身是很美丽的,我宁愿花时间去写好它,好好地对待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意外地发现:学生的书写进步多了,工整多了,再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大部分也认真地、一笔一画地写字,特别是那些原来写字像“天书”的学生,写起字来“有形”了。我想,这该是榜样所产生的潜移默化效果吧!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可忽视自身的榜样作用,不要因为教学中的随意细节而丢失了榜样的魅力而使教育因小失大。其次,要注意老师批语的书写,除了要工整地写好批语,还要附加写上有关提示或鼓舞性语言如:“请注意书写”、“你写字进步多了”、“看到你写的字,老师很兴奋”等,让学生在提示或鼓舞中改正错误在无声的言语和榜样的感化下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彰显榜样的教育魅力。 2、在个别教育中树立榜样。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是每个班主任的必备工作,也是值得班主任揣摩、研讨的问题。从教十几年来,我觉得榜样的教育不失为一种良策,而批判或惩处会造成直接性的师生冲突,其教育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我带过的班级中,曾经有一名学生常常没有做值日,其他学生反应很大。对此,我本想正面地批判他和惩处他,后来想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