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全面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和计算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及学科前沿课题的研究、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或开发相关产品的能力,能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基本学制为 3 年,博士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为 3 至 5 年。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整个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并成立由导师和相关学科指导教师组成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博士生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并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术活动、选题报告、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并予以指导和检查。博士生的培养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开拓、创新为目标;研究结合科研实践进行,重点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课程教学应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鼓励博士生广泛阅读参考文献,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学术报告等活动,博士生每周应向导师或指导小组汇报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情况。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1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16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14 学分);开题报告 3 学分,学术活动 2 学分。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指导教师1功能高分子主要开展功能高分子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能表征,并主要围绕具有光、电、磁、生物医药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器件的制备。 开展聚合物共混、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高分子接枝聚合、高分子表面功能化等方面研究,并应用于包装、电子封装、质子交换、分离等。陈义旺侯豪情贺晓慧2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原理、新方法、新工艺。已经在高分子材料的气体辅助成型技术、振动辅助成型技术、塑料共注成型技术、塑料异型材制造技术、成型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技术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和发展现代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理论,推动我国高分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