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课文原文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上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旧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注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运动, 在运动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洁净。 《鱼化石》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诗歌,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从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方法与过程 1、通过朗读了解诗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理解诗的内容,并把握诗歌的意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艾青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人艾青在《失去的岁月》里有这样的诗句: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你。他凝望着一片带有时间印记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鱼骨,“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就是这片鱼化石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二、朗读指导与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诗歌,概括诗中每一章节的内容。 2、能大体梳理诗人情感变化过程吗? 3、能画出诗的节奏,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吗? 三、品读段落,正确理解诗意。合作讨论(1-5)段; 1.你能找出“鱼”与“鱼化石”究竟有哪些异同吗? 2.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者的猜想有依据吗? 3.你能用重音读出这两者的不同吗?(提示:找出段落中感染力强修饰语、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4、你们能想象一下灾难降临的一刹那间鱼当时的内心感受吗?写出来。学生小组讨论,(痛苦、挣扎„„)并用语言表达。 老师范例:当无边的灾难降临的时候,我的天空是灰暗的,我心里空洞洞的,我感觉到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孤独、寂寞、失落、无助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