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必修三疑难练习1.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百姓饥饿,是因为政府收税太多,所以饥饿;百姓难治,是因为政府太有作为了,所以难治。言外之意,政府不要太有所作为,亦即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主张,故选 C。儒家思想强调仁政,以德治国,排除 A;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排除 B;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 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 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 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 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 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他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从道不从君”中之“道”指的是礼。A 属于荀子的唯物观点;C 与荀子不符;D 是孟子的主张。故答案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观点【名师点睛】儒家学派主要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经过孟子、荀子的进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善,成为诸子百家中的显学、大宗,但还是未被统治者利用。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人”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称为“亚圣”儒家思想重要代表,战国时期思想的集大成者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是其弟子整理《孟子》南宋列为四书之一《荀子》思想⑴ 核心思想: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⑵ 政治学说:仁学、礼学、为政以德、正名主张、⑶ 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关注现实的思想⑷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教育原则)、因材施教(教法)、学思结合(学法)⑴ 核心思想:仁政学说⑵ 提倡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⑶ 性善说⑷ 民贵君松⑴ 哲学: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⑵ 性恶论,因此重视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⑶ 礼法并施、以礼为主评价思想第一层次: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理由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性不符合春秋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需要。第二层次:经历代学者发扬和统治者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第三层次: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荀子思想取取诸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他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