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采莲赋原文莲即荷花。诗歌通过对采莲女子的形象塑造和心理刻划,表现出她们对征夫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幽怨。诗人热情赞美和平宁静的劳动生活,对劳动人民所承受的战争苦难深寄同情。这是一首以七言为主的叙事诗,按情节的进展,可分为三个大段落。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全诗实行倒叙手法,实是故事的结尾。采莲归来水湿衣裙,芙蓉指的不是荷花,梁元帝的《采莲曲》写道: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绿水芙蓉衣,在读者眼前所出现的正是面如莲花,衣杂荷叶香的动人画面。这个开头短小精彩,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从秋风起浪凫雁飞句起,到还羞北海雁书迟句止,为诗的主要叙事部分。这一大段中又可分为几个小层次。首先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点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在秋风吹起层层浪花的溪流里,采莲女子驾着小舟轻快地向莲塘驶去,受惊的野鸭、雁儿阵阵飞起。生活的如平静的水面般美好,其实那秋风起浪凫雁飞,已激起她内心情感的涟漪。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为第二个层次,先写采莲女子极目远眺,只见绿叶红花,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这景致与从前一样,物是人非,令人感慨。舟儿渐行渐近,莲塘里飘来歌曲声,越来越清楚,声声诉的尽是相思苦情。这目睹耳闻,使采莲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的日子不会久留。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犹未还!犹字颇具重量,表达了离别已久远思之切,怨之深。江南采莲今已暮,既写实也兼比兴,意为光阴易逝,就像采莲,转瞬就到黄昏;人生短暂,倏忽就到迟暮。这里通过对采莲女子相思苦的描述,揭开和平宁静生活的表象,使人洞见处于太平盛世的劳动人民的真实的悲苦的一面。可以想象,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江南女子,若不是对外战争使夫妻分离,她的生活本应是幸福美满的。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这第三层是写采莲女子对征夫表白忠贞的爱情和宽慰征夫的。说她既不会像倡妇对待荡子那样对待他,也不会像秦罗敷那样有碰到使君纠缠的麻烦。她虽被思念所折磨,性格却很豁达、坚强。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此为第四层,是写采莲女子在采摘莲花时,将自己与花相比。荷花开得那么稠密,并蒂连枝且有绿叶相伴,而自己,却是形单影只。荷叶虽翠但比不上自己的秀眉,荷花虽红但赛不过自己的面颊。她对自己的美貌自我欣赏,自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