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公司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充分识别与评价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出现新问题时能及时更新控制,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达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程序。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部。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组织并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实施。相关部门: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内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各部门、车间。负责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4 、内容与要求4.1 、术语4.1.1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损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4.1.2、风险: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4.2 、公司组织以总经理为组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代表为组员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范围的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4.3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范围包括公司进行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和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应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建立运行控制和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4.4 、辨识危害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危害。4.4.1、三种状态: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连续生产过程,属正常状态。生产的开始和临近结束时,危害与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火灾、大风、暴雨、风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响最小化。4.4.2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辨识危险时应在对现有的危害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要看到以往遗留的风险以及策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在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使风险得到控制。4.4.3 、七种危害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4.5 、危害辨识应依据本单位区域范围、生产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保证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危害辨识应从基层做起,各部门也应对自己的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危害进行辨识。危害辨识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4.5.1、询问、交谈由对某项工作具有一定经验的人组成小组(一般 3-5 人),分析某项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可初步分析出该项工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