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 H1N1 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须知一、居家管理措施1、 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2、 患者宜使用单独卫生间,使用后应立即通风,并进行清洁和消毒;3、 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4、 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5、 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6、 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 7 天,或至流感症状消逝后 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 7 天。隔离观察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开离家,如需离家(或到医院就诊),应避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戴外科口罩。7、患者宜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高热者可给予物理或以中成药为主的药物退热治疗。儿童发热患者应使用对乙酰基酚和布洛芬,或选用中成药,禁用含阿司匹林(乙酰水扬酸)的药物,以防出现瑞氏综合症。二、居家隔离治疗期间,患者病情一旦出现以下变化时,应及时与医学观察负责人员联系,以便转至定点医院诊治。1、 口表温度≥39℃,并持续 24 小时以上;2、 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3、 呼吸困难或胸痛;4、 口唇紫绀;5、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6、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7、原有基础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 HIV 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 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明显加重。三、病例共同居住者卫生防护与预防1、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开与流感患者接触。所有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2、尽可能固定 1 名家庭成员照顾、接触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照顾、接触患者的家庭成员外出时应戴外科口罩,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3、家庭成员一旦出现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学观察负责人员或当地疾控机构报告。4、预防服药。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儿童、老人、孕妇或合并慢性基础病者,儿童给予板蓝根冲剂、成人给予银黄颗粒、清开灵颗粒、蓝芩口服液等中成药进行预防用药。5、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尽量避开外出,减少与他人接触机会。一旦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