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技巧与方法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重点难点重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难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1991 年 12 月 25 日,飘扬了 69 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俄罗斯国旗升起。一个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背景: 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 问题堪忧)斯大林逝世。(1953 年)2.改革措施:经济上:①农业方面改革的突破口 ② 工业体制改革。扩大 ,但没有使企业获得 的经济地位 政治上:对 的批判。(苏共“二十大”)3.评价:(1)进步性: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 ,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 和开创性。(2)局限性(失败原因):由于缺乏正确的 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 ,未能从根本上打破 的框架,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改革最终失败。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两个阶段)1.背景:赫鲁晓夫的改革混乱。2.过程:前期改革:(1)重点内容:改革工业推行 (2)成就:改革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 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后期改革:走向停滞: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 ,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 和 趋势。探究:改革失败的原因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1.背景: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2.过程经济改革: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 ,困难重重,难以奏效。于是将改革的重心转向 。政治改革:(1)内容:① 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 ;② 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 思想;③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 。(2)影响: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 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 运动愈演愈烈。四、苏联解体1.时间:1991 年 12 月 25 日2.标志: 签署重难点分析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 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异: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