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讨论生思想汇报样本:我最敬佩的党员 尊敬的党组织: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人即使平凡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理想与奋斗目标,积极去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不应该杜绝所有的外界沟通,也不需要用隐士般的态度去回避生活的一切。截至现在,我已经度过了我人生中最开始的 28 年的时间,在这28 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在积极完成自己的本分工作——学习,从小学到大学,到讨论生,在这期间,我始终深受一个人的影响——两弹元勋邓稼先。二十八年,人的一生,又能有几个二十八年? 人最黄金的二十八年就这样坚守在不为人知的岗位上。而这就是邓稼先先生的人生写照。1958 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同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连通信也困难。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逝,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当时的人们不知道他去向了何处,去干什么了。 还记得历史书上说过,新中国科技的进展是因为邓稼先先生等一系列人的回国以及积极出现。在新中国进展的初期,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出现原子弹,是因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的努力研发,1962 年,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两年零 8 个月后,第一颗氢弹也被试验成功。 而当人们这一切的努力与一位中国人的名字紧紧相连时,他——邓稼先先生已经被辐射导致的直肠癌折磨的奄奄一息了。面对那些前来祝贺和探望的人,他已无力再与之交谈。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在 26 岁时便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即使是美国的高薪聘请和挚友的挽留,也没能阻止他回国的坚定脚步。三十一岁那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还记得,在某次航投试验过程中,降落伞事故的出现让原子弹即刻被摔坏,尽管邓稼先知道他的危险,可他还是积极地捡起原子弹的碎片,并不断地对此进行讨论,他的医生妻子托他去检查的时候,发现他的肝脏破损,骨髓里侵入了放射物,而这种困难却丝毫没有阻挡住邓稼先先生的讨论步伐。他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 年邓稼先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他还是那样平静的语气,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邓稼先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进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