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学案哲学第二单元(二)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 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 为主体、以 为对象的 活动。(2)实践是一种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具有 、主观能动性和 三个特点。准确理解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首先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无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还是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 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的形式、内容、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例 1] (201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为帮助人们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每年的 3 月底,全球数千个城市及数百个景点和标志性建筑都共同参与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