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口古镇的文化荡口的礼让、孝义之风,代代相传。源于吴文化的谦让美德和儒家思想。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荡口尤为昭彰,汉有丁兰,晋有华宝,元末华幼武,明初华贞固。华幼武、华贞固侍奉母亲的春草轩从堠阳移徙鹅湖,历经数百年,堪称中国第一所家庭养老院。荡口还先后建起了怡老园、养萱斋等孝养敬老的场所,传承了孝为行首的优良传统。明代杰出书画家沈周为荡口华蒙养萱斋题曰:南齐孝子千年孝,今代还生奉母人。文征明赠华世桢诗曰:祖孙继好兼三世,道义相看重百年。明末忠臣华允诚一片丹心、冒死直谏、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一直鼓舞着华氏家族的子孙后代。 恪守孝道,推已及人,博爱众生,务本济物。把孝衍化为义,是荡口孝义文化升华为实际行动的具体表现。荡口在明初华仲谆首设义仓,赈灾扶贫;明弘治年间(1503)华祯首建无锡第一义庄(比华云的义庄早约 50 多年);明万历年间,华察又创设役田接济族人;清乾隆年间,华进思捐义田 1340 亩,建立了华氏老义庄。至清末,老义庄义田数量达 7000 亩,规模在苏南独占鳌头;随后,华氏又相继建起了永义庄、新义庄、襄义庄、春义庄,另有徐氏义庄、殷义庄、须义庄等,全盛时全镇义庄近十所,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均为江南之首,在全国也属少见。荡口的义庄有着周密的规章制度,在赡族济贫、慈善解困、训养童蒙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孝义文化不仅使华氏家族长盛不衰,也营造了荡口地区民风淳朴、和谐安居的社会环境。崇孝尚义成为荡口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诗礼持家奠基业】 荡口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明洪武三年,鹅湖华氏始迁祖华贞固来到荡口后,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华贞固当年被朝廷征为孝廉通经儒士,他自幼好学,熟读诸子百家、佛道儒兼通,并能将其融会贯穿,形成独特的家教理论,著有《虑得集》行世。虑得取自《大学》虑而后能得之句。后人把《虑得集》被誉为治家经典,荡口华氏子孙世代相传,为华氏家族的长足进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我们整理了华贞固虑而后能得部分语录,以飨读者。 1、以义为利,积德为重。 2、孝悌通神明,积善来百祥。 3、取与之际,常存阴骘。以济物为心,种德於子孙。处事接物,宁人负我,毋我负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慈善之心忠孝之道吾家历代循守,伤人之财害人之事吾家积祖不为。 5、人家成败,必有其由,为善则成,为恶则败,理之必定而无疑者。凡合理者谓之善,悖理者谓之恶。 6、辛酉自省诗戒:勿贪可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