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Ⅳ高考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模块链接】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Ⅲ专题一):孔子和早期儒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必修Ⅲ专题六):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苏格拉底【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知道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一、孔子㈠生平事迹⒈学习礼乐⒉收徒讲学⒊治理鲁国⒋周游列国用心 爱心 专心⒌整理古典文献㈡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⒈条件⑴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① 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②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③ 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⑵个人作用: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⒉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⒊核心内容:礼和仁的思想⑴“礼”的思想① 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② 礼的实践方法:“正名”(指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③“礼”的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⑵“仁”的思想① 含义:“爱人”(孔子的“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用心 爱心 专心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三层内容:A爱自己的亲人;B爱他人;C统治者实行仁政② 方法:“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 表现:A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B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⑶仁和礼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