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语文教学案:再别康桥 2课题再别康桥(2)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两首诗的节奏、旋律,了解新诗中 “新月派”诗歌创作“三美”主张的特点;了解两位诗人、主要作品及创作风格;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朗读、设问、启发、讲解、讨论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品的内涵,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再别康桥》中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其作用教学方法诵读 品读 感悟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意象:所谓“意象”简单 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而意象或意象的组合就构成了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由客观物象构成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意象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 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识记类合作探究备注一、读 2、3、4、5、6 段,探究意象,品味语言 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名句集锦),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2、“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形象《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色,都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最理1喜欢的意象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诗人为何对这柳情有独钟呢?) (4)、“艳影”能换成“倒影“吗? B、个性阅读:你还喜欢哪个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解类当堂检测备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百舸(gě)寂寥(liào)彷(páng)徨惆怅(chàng)B.方遒(qiú)颓圮(pǐ)瓦菲(fē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