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上课的时候,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要去洗手间,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怎样才能比较满意的处理好这个问题呢?案例分析: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要去洗手间,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真的是要去洗手间;2、对科任老师有意见,故意为之;3、对这个学科不感兴趣;4、可能比较难,已经跟不上了;5、不同意学习等。这就要求老师分析不同的原因,归类,而不是简单的训斥一顿,这样很难解决基本问题,反而会引发学生的反感。这时老师应该根据课堂管理中的强化而不是惩处原则,老师可以让这名学生先去洗手间,课后再找这位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假如确实是内急,要了解原因:是下课忘记去洗手间,还是因为误食食物引起急性肠胃炎。假如是急性肠炎,就应该建议他看校医或回家让家长陪同去看病,以人文关怀感动学生。假如是下课忘记去洗手间,也要了解原因是因为贪玩还是忙于做作业还是其它原因,要区别对待进行处理。假如是 2、3两点的原因,老师要找自身的原因,及时作出自我批判,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真诚,假如是第 4 点原因,老师应与他耐心分析,了解他的知识陷,及时指导他学习方法,假如是第 5 点原因,要了解他是由于基础差,还是由于怕困难、还是由于家庭原因还由于其它原因,老师应根据具体进行耐心教育。总之,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要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 案例二:开学的一周内,值日生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和职责(值日表已经在备课班时就已经张贴在墙上且开学第一天班会课当众宣读),对于初三的学生我感觉哭笑不得。大多数同学卫生意识差,吃过的零食和包装袋,以及透明胶带等到处乱扔。上课时,常常要停下来强调纪律,课堂教学被多次打断,影响了教学效果。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总喜爱下去溜达一圈,从厕所逛到小店,往往是在上课铃响后或是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才陆续地走进教室,嘴里虽然喊着报告,但还不等老师同意就直接冲进来。有时我偷偷观察任课老师的表情,在任课老师的脸上从未看到过满意的笑容。同时我也发现了有几个同学,学习态度端正,行为表现突出,工作能力较强。案例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了解和分析,发现这个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行为法律规范的养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卫生习惯、上课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自由散漫,有些不良行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他们根本认识、感觉不到。二是班级缺乏凝聚力,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