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 战略分析和 SWOT 分析——以豆瓣网为例假如在几年前,你提到“豆瓣”,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是一种食物,然而今日,这个当初以 20 万资金起家、只有一个人经营的网站已超过三千万人注册,制造了制造 Alexa4000 的排名。那么豆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现在让我们来对豆瓣网做个全景扫描,进行 STP 战略分析及 SWOT 分析。一 豆瓣是什么?豆瓣是一家 Web2.0 网站,主要以书评和影评为特色。在豆瓣上,你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可以搜索别人的推举,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产生和决定,甚至在豆瓣主页出现的内容上也取决于你的选择,可以说是为每一个“量身打造”,适合每一个人独特味口的好去处。豆瓣的着眼点在于对尽可能具有长尾性质的产品类别进行索引,并由此提供一个用户贡献内容的环境。二 STP 战略分析: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以及定位。1 市场细分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 4 亿人,这无疑是个庞大的市场。根据用户的消费价值观及生活态度,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时尚消费、专业领域、人文精神、娱乐消遣及信息搜索用户等。而目前中国的网站种类更是繁多,根据主体性质不同分为政府网站、企业网站、商业网站、教育科研机构网站、个人网站、其它非盈利机构网站以及其它类型等;根据功能不同则可分为宣传介绍型、标准有用型、功能互动型和电子商务型等。而豆瓣网主要针对的用户为人文精神类和专业领域类型,同时因其 Web2.0 性质,主要以功能互动作用为主。2 确定目标市场 一开始豆瓣网创始人杨勃以“书”作为起点,通常书的阅读更加小众。豆瓣是一个典型的“满足小众需求”的业务模式。喜好阅读的人普遍习惯文字表达和就阅读的书籍留批注,这对豆瓣的评论产生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豆瓣最开始是以邮件和在高端的读书类杂志发广告来做推广的,在书这个切入点的前提下,吸引到去豆瓣的第一批用户大多是网上的“”,人群素养比较好,他们又是通过 BLOG 把豆瓣介绍开来的,看到他们的 BLOG 的人又成为豆瓣新的用户。这些人普遍使用 BLOG,使得这个口碑传播循环能继续下去。同时,豆瓣网的网站设计风格清新,不开放贴图,因而真正喜爱它的用户就是爱好阅读、习惯文字表达、熟练使用网络的一群人,而这群人的品位和口味自然是有保证的,相对大众流行来说,比较“小众”。同时,豆瓣不鼓舞灌水,不鼓舞转载,只希望用户正常使用它。这使得站内用户比较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