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总结 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将系统化的,法律规范化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的方法的讨论。 软件工程的定义 2: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工程方法。 软检策略思想:软件复用,分而治之,优化折中。 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一个计算机软件从功能确定,设计,到开发成功投入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地修改,增补和完善,直到停止该软件使用的全过程。 它包括制定计划(可行性与计划讨论),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码(实现),测试及运行维护 6 个阶段。 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组件复用模型。 软件开发过程:(1)定义;(2)开发;(3)验证;(4)维护。 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传统的结构化方法,面对对象的方法。 可行性讨论的主要任务: 可行性讨论的主要任务不是具体解决系统中的问题,而是以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值得解决,是否能够解决。 可行性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可行性(风险分析,资源分析和技术分析);2,经济可行性(成本-效益分析);3,社会可行性(社会可行性是指开发后的系统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 系统模型:物理(框图),逻辑(流程图); 系统流程图在可行性分析阶段使用。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从经济角度来评价开发一个新的软件项目是否可行。 系统的成本包括系统的开发陈本与运营成本。 系统成本包括:(1)硬件成本;(2)系统软件成本;(3)软件开发成本;(4)施工成本;(5)用户培训费用;(6)不可预见费用。 系统的运营成本是指发生在软件生命周期内维持系统运行的费用,以每年的花费量计算。 它包括:(1)人员费用;(2)网路使用费用;(3)维修费用;(4)消耗品费用。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理解和表达用户的需求,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借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数据流图在需求分析阶段 er 模型包含“实体”,“联系”和“属性”三个阶段。 在 er 图中用矩形方框代表实体 在 er 图中用菱形方框代表联系。 在 er 图中用椭圆或圆角矩形表示属性。 层次框图是用树形结构的一系列多层次的矩形框描述数据的层次结构。 软件设计的原则:模块化,抽象化,信息隐蔽,模块独立。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退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为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