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范文一:大家好,今日我要介绍的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心理小说,小说的故事很俗套,但却引人入读。看着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自己与主人公同样的问题,甚至有些是你正在遇到的问题,所以往往读到这时候,自己反而比主人公还要急切的想知道求解的方法,于是恨不得赶紧读到重点的地方,一解心头之忧。但这是一个长长的关于寻找的故事,假如想知道最后的答案,匆匆读完的话,结果就成了剥洋葱一般--它是过程的,是需要感悟与揣摩的。以前,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和张三李四王二麻这些人成为好朋友呢?而细数过来,好像每个人都不大相同,性格各异,那么,到底是什么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本书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们之所以喜爱一些人,而厌恶另外一些人,是因为吸引力法则在起作用;比如,在一个房间里放满不同频率的音叉,假如振动其中一个音叉,而另外一个和他频率相同的音叉也会被引动。人也一样,和自己振动频率相同的人,就会看得比较顺眼,仇人之间肯定振动频率大相径庭,所以才没办法相互协调。我们会选择性地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的人事物。至于如何选择,就是受到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假如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假如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 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当我们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叫 胜肽 的化学物质,随着血液跑到身体的每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假如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假如一个人习惯了当 受害者 ,他的细胞习惯了吃 都是别人害的 这种胜肽,假如我们不喂养这种胜肽给它们的话,我们的生理需要会促使我们做出种种行为,放射种种能量的波动的频率,让能够产生这种胜肽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此说来,那些外在的事件是我们制造的。书里说得很对,当用手指指向别人的时候,同时,有三个手指指向自己。对别人的不满,实际上,是对自身不满的心理投射,是在躲避问题......我从这本书中所得到的启发与感悟是深刻的,不管是处事待人,更重要的是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