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篇一】高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方的手法。 教学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日,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宁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宁静的”生活的向往。 四、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8 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 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 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 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9--18 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 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花园微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 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 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宁静的”。 4、(15--18 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