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彭芝:人生只为教育这一大事来] 刘彭芝教育理念 她 1965 年走上工作岗位,担任中学数学老师。50 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1974 年她来到人大附中,一呆就是 44 年。有评论说:“她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家,是新中国自己的教育家。在她的领导下,七年功夫,居然奇迹般地有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好中学。”改革开放 40 年,她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参加者和推动者,她就是数学特级老师、现任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刘彭芝。 到 1985 年以后,海淀的教育就进入了腾飞期。1977 年、1978 年左右海淀教育开始起步,经过了这些年,就飞到了比较高的位置。 刘彭芝回忆道,改革开放 40 年来,海淀教育印象最深的是1977 年恢复高考。1971 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了三个月零十七天,这个会上决定了要恢复高考。1977 年 12 月,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次考试。积压了十年没能参加高考的学生,一听说要高考,都摩拳擦掌。人大附中是当时海淀区所有学校的一个缩影,那时连相关教材都没有。时任数学组长阎士文经验非常丰富,七八月份时刚听闻高考即将恢复,他利用暑假时间,写了一本高考复习讲义,发给高三数学组的老师,每人一本。 刘彭芝担任数学老师的时候 “复习的时候,遇到不好解决的题目,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做题,都做不出来了,阎老师就让我解题;我解不出来的题目,再找我家先生帮忙;还做不出来的话,就去科学院数学所找我的老师,我老师的先生许以超是华罗庚的第一代弟子;还遇到过这题难到谁都不会做的情况,有一次急了,我就去找了陈景润。”刘彭芝说。 1985 年,刘彭芝在人大附中成立了学校的第一个数学小组。1989 年,刘彭芝任人大附中副校长,她的学生顔华菲参加中国中学生代表队,赴德国参加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团体冠军,颜华菲本人还获得个人银牌,这是人大附中历史上的第一块国际奖牌。从此,人大附中也和海淀教育一起,迈出了腾飞的脚步。而对于刘彭芝来说,她想做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1997 年刘彭芝刚当校长的时候,人大附中已是一所重点中学,但弱项是校园环境有点脏乱差。刘彭芝的第一个决策,就是整顿校园环境。同时还给学校建章立制,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等,由她提出,再经过全校教职工讨论后决定。 1997 年 8 月,刘彭芝担任校长刚一个多月,在新一届班子首次干部会上,出台了人大附中的第一个制度——《干部自律守则》,守则一共 12 条,条条都源于当时校园的实际情况,极具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