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修义,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讨论所教授 围绕西方公正观与当代中国的关系有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根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训,我们如何从西方公正观的演进中汲取智慧和经验教训。30 年间,学界对于公平正义问题的讨论就是从引进罗尔斯的《正义论》开始的。围绕《正义论》在西方展开的争议中的各种学说,包括对于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传统的回溯,后来逐步介绍进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当今中国关于“公平正义”的讨论中尽管有不同的主张,许多也是从这些学说中寻求学理的支撑。不少论者都是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说起的。就此而言,如何从学理、意识形态和实际的政策和操作等不同层面,把西方的思想、学说和实践加以梳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个不应忽视的问题是,经过近代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古今中西之争和向外域的学习,西方的有些观念(包括源自西方的社会主义)已经内化为中国本身的东西了,不能仅仅视为一种外域的学说或外部世界的观念现象。对于这些学说和观念更加需要做出梳理和辨析,并厘清在中国特别的语境下其真实的含义。唯有比较自觉地去做好这种梳理和辨析的工作,我们才能在关于公平正义的讨论中比较深化地去理解各种观念及其学理的依据,进而平心静气地进行论辩,并在此基础上澄清观念,探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这里以西方的功利主义的公正观为例来做一说明。 功利主义在西方近代以来的思想史上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但是在中国的影响力,还是始于 1980 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发轫之时。1988 年,我们华东师大哲学系就邀集各地的专家以“功利主义反思”为题进行了一次讨论会。会议的讨论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如何评价西方的功利主义思潮,它对中国社会将会发生何种作用?经济利益的追求作为一种价值该如何看待?在经济动机得到解放的条件下,道德将向何处去?会上的意见,总的来说是倾向于赞同把“功利”尤其是“物质利益”作为一个值得肯定的“价值项”,也就是肯定了“利”与“真”、“善”、“美”一样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东西。这种观点的提出,回应了社会上 1980 年代开始“功利冲动”日渐强劲的趋向。《文汇报》在刊登了会议报道之后,组织了关于如何评价功利冲动的讨论,反应热烈。尽管对这种现象持有不同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其道德后果不少论者表示担忧,但多数论者将功利冲动的强劲视为商品经济进展的必定趋势。会上对西方功利主义的评价,尽管不尽一致,但是不少论者以为,西方近代的功利主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