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三班数学教情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学生有 55 人,其中男生 25,女生 30 人。班级学生人数相对比较多,经过一周时间的相处,对学生的情况初步的了解。1.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但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2.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多数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3.他们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奇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可塑性强。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舞,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进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东西。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 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上课时乱走乱动,喜爱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还有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桌兜里的。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沟通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育的。5.他们的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例如:数数从一开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数数,但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数起,就得从头数起,否则就接不下来。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这一阶段要培育学生理解性记忆,注意培育学生的观察兴趣。6.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期中的色彩、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