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七上教材古代诗歌四首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乐府诗《观沧海》。 一、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今日就让我们走进这诗的世界。这节课我们要来学第一首诗《观沧海》。二、题目解说 沧海,大海。文题交代事件“观沧海”。此诗描写的是曹操站在碣石山上所观看到的沧海的壮丽景色。 《观沧海》是曹操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三、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四、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歌。五、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 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sè) 2、读准节奏,二二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个别读,听录音,齐读。4、读懂诗意。 向东行到达碣石山,远眺那苍茫的大海。海水水波荡漾,山岛耸立。树木郁郁葱葱,各种草木长势旺盛。秋风飒飒,巨大的波浪不断涌起。日月昼夜运转,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璀璨的银河,好像也出自大海的胸间。 真是幸运极了,让我用诗歌来表达我的雄心壮志。六、品味诗歌 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内容由“观”字展开,是登山所见。2、作者写了哪些景象,其中哪些是靜景?哪些是动景?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作者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日月、星汉。其中海水、洪波是动景,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雄伟的气概;山岛、树木、百草是靜景,烘托了大海的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