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7.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7.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发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了解三角形相关的概念,(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的边》是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为以后认识和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审美意识的重要题材,所以学会《三角形的边》是致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毛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推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 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 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难点: 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让学生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教材“给出定义,让学生模仿学习”的框架,在学习《三角形的边》的教学中,打破常规,在学生自己发现的基础上,鼓舞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总结,体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育的要求。 整节课实行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来落实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也认识了三角形,有过认识图形的体验,但很不系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三角形对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学发指导: 1.鼓舞学生步步为营,及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让他们克服马虎的习惯。 2.学习图形利用了声光影像完备的多媒体课件,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引发他们的兴趣。 3.学习新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自己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育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老师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直尺、剪刀 3.三角形纸板 学生准备 剪刀、三角形纸板、直尺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