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10.1 统计调查》说课稿三维目标 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等概念,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 2.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去收集数据,并能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 教学重点 1.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 2.了解抽样调查时样本的合理选择. 教学难点 深刻体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明白了:假如要了解我们班同学对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可以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班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利用表格整理数据,还可以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那么,假如要了解某个学校 2 000名学生对这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应该怎样调查呢? (学生会考虑对全校进行全面调查,但又考虑到人数太多,难度太大) 生:对全校学生逐个进行调查的方式是可行的,但由于学生比较多,全面调查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师:当需要调查的对象数量太多时,我们可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抽样调查. 生:是啊,这种方法真不错,既省时又省力! 推动新课 一、师生互动,认识新知 1.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如该学校的 2 000 名学生. 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如该学校的每一名学生. 3.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认识上述概念). 二、学生活动,探讨沟通 师:既然我们确定了调查方法,那么我们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合适?被调查的学生又该如何抽取才能更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呢?下面请大家自学后展示你的成果,遇到问题,小组沟通.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沟通,由于学生抽样调查的实际经验还很缺乏,对于抽样调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也还缺乏了解,老师应做好这方面的巡视指导.) 三、成果展示: 1.关于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要适当,假如抽取的学生人数很少,将无法很好地反映总体情况;反之,则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因此可以抽取 100 名学生. 2.关于样本的抽取: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还应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到,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3.收集数据后可以建立制作“抽样调查 100 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