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骆驼祥子》的英译本看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摘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作品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因而被译成英、法、日、德、俄、朝等多种文字本文研究了从《骆驼祥子》的英译本看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关键词】《骆驼祥子》;意识形态;英译本《骆驼祥子》是老舍于 1936 年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描述了北平一位诚实、勤奋、乐观向上的人力车夫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的生活但最后失败以至于精神堕落的故事。这是老舍第一本反映中国社会草根阶层的小说。此外,《骆驼祥子》可谓是北京方言简洁、明了文学语言精练、成功的典范。此外,《骆驼祥子》可以说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骆驼祥子》及其译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及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小说并没有回避祥子与虎妞之间的本能欲望与一点点相互依恋之情也同样建基于金钱利益关系之上。《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人力车夫祥子描述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剧命运全作中不乏对北平景色、民俗习惯和日常生活的描写并且运用了大量生动的北京方言,是一部文化色彩浓厚的小说其中含有大量的文化专有项,涉及地方文化、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等,这些文化专有项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翻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是文化的移植过程。因此,英译时如何传达小说中的文化专有项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文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人伊文·金在其英译本 Rickshaw Boy 翻译过程中对原作结尾处和一些线索进行较大的改写,此举在当时即引起老舍和中国人民的愤怒。伊文·金在翻译过程中要大量地改写原作以及他改写后的译文仍取得很大成功都基于译者在翻译表达时的意图。正是这样的意图促使他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不同。在这本译作中,贯穿全书的语篇目的就是伊文·金想把祥子经历的艰难困苦展现给同样经历了磨难的美国人民以激励他们振奋精神,而在末尾处的改写是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