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新型农民培训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东营市新型农民培训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培育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文章从东营市在创建新型农民学校方面的创新做法入手,剖析了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管理体制、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与方式及后续服务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科学规划、理顺体制、加大投入、创新形式等五个方面的对策,从创新的角度为解决新型农民培训难题提供了思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培训 新型农民学校 培育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推动东营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东营市自 2025 年 5 月份开始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全市共创建 1323 所。笔者从东营市在创建新型农民学校方面的创新做法入手,在全面把握现状、深化剖析问题基础上,提出培训思路的创新思考。 一、东营市新型农民培训情况 东营市以新型农民学校为载体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截至 2025 年3 月全市已举办培训班 6061 期,培训 29.4 万名农民,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坚持“广调研”,摸清培训需求 全市构建网络、电话、意见箱“三位一体”的培训需求常态调查平台,在政府网站设置调查问卷,县乡两级开通热线电话,村村设立培训需求“意见箱”, 市、县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村干部、联络员常常入户走访调查,随时征集群众需求。通过及时、深化、广泛地调研,把准了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脉搏。 (二)坚持“强管理”,理顺管理体制 全市成立创建新型农民学校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全市农民教育培训指导协调工作,全力创建“没有围墙”的新型农民学校。各县区成立新型农民学校校务委员会,各乡镇、街道根据总体安排,设立分校校委会或教学点。在全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综合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加”的新机制。 (三)坚持“大统筹”,整合教学资源 1.整合教学阵地。依托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村级活动场所等建成教学点 253 处、夜校 925 处,依托涉农企业、农村经合组织开辟教育培训基地 143 处。 2.整合师资队伍。打破区域、院校、身份界限,组建包括 1182名老师的市县乡三级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 3.创建“流动党校”。整合市县(区)两级党校资源创建“流动党校”, 在乡镇村进行集中授课或巡回宣讲,重点培训乡镇(街道)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其他农村党员。 4.整合社会力量。动员 21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