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评析——尊重个性思维 彰显学科特色 一、思想性渗透,有德育点 试卷坚持从正面选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和自身健康成长。如第 23 题以家庭座谈记录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变化,并通过家里亲人的心里话,感受党和国家的政策,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第 22 题以校园安全为背景,渗透珍视生命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第 24 题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为素材,通过古代中国科技的发达、近代中国的落后、现代中国的崛起,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时代性突出,有新奇点 试题时代性鲜亮,选材不回避社会热点,材料和设问之间融为一体,设问清楚明白,逻辑分明,有梯度。酒驾、长江大学勇救落水儿童、金融危机、上海世博会、平安校园建设等时政热点均在试题里得以体现,引导学生关怀家事、国事、天下事。如第 24 题通过漫画揭感受中国变化,教育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第 25 题世博会“科技世博”“生态世博”理念在题中得以体现,让学生谈启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三、生活性隐现,有亲近点 试题接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触动学生心灵。通过答题,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第 22 题校园安全,贴近学生实际,与学生切身相关,有着很高的有用性,试题清新活泼,别有风味。又如第 23 题,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喜闻乐见的家庭聊天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有话可说,让答题的过程也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四、综合性明显,有兼容点 试题既有社会、思品学科内的综合,也有社会、思品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整合不留痕迹,浑然一体。如第 21 题以新疆为背景,既考查省级行政区的知识,也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猎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涉及民族团结意识,体现了社会学科内的知识整合。又如第7、8 题,以绍兴为背景,从建城到民族精神的考查,既有乡土知识的体现,又有思品学科特有的思想道德教育。此外还有第 25 题,以历届世博会主题作为命题背景,试题综合了工业革命成就、可持续进展意识,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 五、独特性凸显,有创意点试题切入点独特,视点新颖,创意鲜亮,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选择题如第 21 题,以新疆为背景,结合坎儿井图片和民族状况图,要求学生从图片中再现知识点。第 24 题,史料一是图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