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1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5、16、17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8、19、20、21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则乘客()A.处于超重状态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解析]以新型座椅命题,考查力和运动的关系,检验考生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车减速上坡,加速度沿斜面向下,人和车相对静止,加速度也沿斜面向下,合外力沿斜面向下,D错;分析人的受力,重力竖直向下,座椅支持力竖直向上,因人的合力沿斜面向下,所以必然重力大于座椅支持力,处于失重状态,A错;合外力有水平向左分量,所以必然受到向后的摩擦力作用,B错,C对,选C。[答案]C15.将带正电的甲球放在乙球的左侧,两球在空间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A、B两点与两球球心的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D两点关于直线AB对称,则()A.乙球一定带负电B.C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正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其在B点具有的电势能小D.把负电荷从C点移至D点,电场力做的总功为零[解析]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根据电场线知乙球左侧带负电,右侧带正电,整体带电情况不确定,A错误;电场强度是矢量,C、D两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不同,B错误;电场线的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由电势能的定义式Ep=qφ知,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C错误;C、D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故将电荷从C点移至D点电势能不变,电场力做功是电势能变化的量度,故电场力不做功,D正确。[答案]D16.关于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解析]以绕地球运动的卫星命题,考查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定值)可知,只要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等于圆轨道的半径,则二者周期相同,A错;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B对;由=m()2·R知同步卫星半径一定相同,C错;卫星种类很多,经过同一点的卫星也不一定是同一轨道平面,D错,选B。[答案]B17.[2013·福建联考]“有一竖直放置的T”形架,表面光滑,滑块A、B分别套在水平杆与竖直杆上,A、B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A、B质量相等,且可看做质点,如图所示,开始时细绳水平伸直,A、B静止。由静止释放B后,已知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滑块B沿着竖直杆下滑的速度为v,则连接A、B的绳长为()A.B.C.D.[解析]由静止释放B后,已知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滑块B沿细绳方向的分速度为vcos60°=。此时A的速度为=。B下滑高度h=Lcos6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mv2+m()2,联立解得L=,选项D正确。[答案]D18.如图所示,两个半径相同的半圆形光滑轨道置于竖直平面内,左右两端等高,分别处于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两个相同的带正电小球a、b同时从两轨道左端最高点由静止释放,M、N为轨道最低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的速度vMFNC.磁场中a小球能到达轨道另一端最高处,电场中b小球不能到达轨道另一端最高处D.a小球第一次到达M点的时间大于b小球第一次到达N点的时间[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对a球,mgR=mv-0,对b球,mgR-EqR=mv-0,可得vM>vN,所以a球第一次到达M点的时间小于b球第一次到达N点的时间,所以A、D两项均错。由F-mg=m,可知FM>FN,所以B项正确。根据能量守恒,洛伦兹力不做功,a球的机械能守恒,故能到达另一端最高处,电场力做负功,b小球机械能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