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阶段性复习试卷(九)——中国古代史推断题专题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折射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南宋时期。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促进了南北经济的沟通。3.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其遗址生动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4.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5.宋真宗时期,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6.为加强对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朝政府先后在两地设立西域都护和伊犁将军两个重要官职。7.禹年老时,推举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8.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沟通,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9.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管辖包括西藏在内的主要地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0.唐朝农民对犁的构造进行了改进,制成了曲辕犁,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此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1.《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位世袭,权力在一家一姓中传承。12.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后,晋文公霸主中原。13.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头七星的形状、用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该项发明是司南。14.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贞观之治。15.商鞅变法体现了“以德治国”的理念;达·芬奇画作《蒙娜丽莎》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16.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表正确反映了其演变过程。 17.秦朝和隋朝都创立了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制度,都兴建了伟大的工程,都实行措施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但也都因为暴政导致二世而亡。18.为了抵御北方蒙古族的不断进扰,秦朝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东海的万里长城。19.西周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的中央行政系统简表,属于明朝的是 B。21.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