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千克和克》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用盘秤测量西瓜和苹果的情境图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然后通过称食盐和鸡蛋等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购物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结合二年级学生喜爱参加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试一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化的对千克和克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千克=1000 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育学生估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 1 克、1 千克的观念,感知 1 克与 1 千克有多重。 2、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实践感悟、讨论。 教学准备:课件,两种盘秤(单位分别为:千克、克),鸡蛋和水果糖各 1 千克,两袋食盐,1 角硬币若干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或陪家长去买东西的经历,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常用的称物体质量的秤。 老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台秤、电子秤、磅秤等,学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老师现场出示两种台秤,老师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台秤的不同之处,鼓舞学生发现质量的两个单位:克与千克,提示克与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老师板书)并指出,“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发现了不同,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吗?”(5 分钟) (设计意图:以谈话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以直观观察方式让学生参加,体会学习乐趣。) 二、自主探究,反馈沟通,掌握新知。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 39 页称西瓜和苹果的两幅图,学生回答哪个重?哪个轻?各重多少?老师质疑,3 小于 200,但西瓜却比苹果重,为什么?学生体会主要是单位不同。 老师展示魔术包,出示几块糖果,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称上,学生注意观察指针,不怎么动?说明什么?启发学生了解糖很轻,把一袋挂面放到台秤上,指针动了,说明这袋挂面很重,有多重呢?学生观察回答,再通过包装袋上的标注,了解这袋挂面重 1 千克。 接着,同样方法称两袋盐,老师再从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