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传输距离在光模块的应用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光模块的传输距离.这一点一般在光模块的说明书中都会有详细的说明.但是很多客户会认为长距离的光模块一定比短距离的光模块要好.这种情况我们在和客户的沟通中会显得很无力,也很无奈。光模块的传输距离和哪些指标有关系呢,又怎么计算呢首先需要一定的传输距离,一定要保证光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的差值大于中间损耗值。这个损耗值和光纤的质量,距离有一定关系。一般光纤 G。652 型,在 1310nm 窗口每公里的损耗大约是,在 1550nm 窗口每公里的损耗大约在.所以现在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传一定距离的光损耗.例如 10KM 光纤用 1310nm 波长窗口来传输的话,其光损耗是 10*=.考滤到光纤接口的损耗。我们会留 5~7dB 的富余量,这样我们的总损耗为.也就是想要传输到 10KM 的距离接收灵敏度与光功率之间的差值必需要大于.以普通型 SFP-GE 光模块为例,光功率为-3~-9dBm,接收灵敏度为优于-22dBm,-9-(-22)=13dB.所以传输 10KM 是完全安全的。但是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很多情况下,通过计算是可以达到传输距离的,但就是会无法达到传输距离,特别是在高速率或中长距离时会出现。这是因为光在传输中会出现光的色散,现在处于一种光色散限制传距的系统。光的色散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各波长的光在光 纤 中 的 传 输 速 度 是 有 差 异 的 , 例 如 1310nmFP 激 光 器 其 发 光 波 长 可 能 会 有1310nm,1311nm,1320nm,1300nm 等各种波长,假如发射机发送的信号为 101010,但在传输到接收机时 1310nm 波长的光先达到了接收机,当这个波长开始处理第二个比特 0 时,1320波长的第一个比特 1 到达了接收机,这样就叠加在一起接收机无法确认接收到的是 1,还是 0,就会产生错误,这种现象就是光的色散。从色散形成的原理可以看出,体现出色散问题和光信号的传输速率,光纤长度,激光器的光谱宽度有关系。在低速短距离传输中可以不用考滤光色散的问题,但是长距离高速率时就不得不考滤色散对光纤传输的影响了。G。652 型光纤为 1310nm 窗口最小色散光纤,但最小色散并不是没有色散。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在的传输速率时,1310nm 波长的光可传输最远距离为 15KM。把速率提高到后就只能安全传输左右了。为了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 DFB 的激光器作为光源,因为 DFB 激光器只有一个主波长,这样就不存在色散的问题。但是由于 DFB 制造工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