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制造业进展中的短板问题的文献综述关于我国制造业进展中的短板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首先系统地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对制造业进展的若干决定因素的理论讨论,在综述的过程中,给出了适当的述评,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讨论方向。 [关键词]创新 服务业 价值链 物流 自上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和宽阔的潜在消费市场,成为了“制造业的大国”,“Made In China”这个标示闻名全球。 一、背景分析 我国制造业一直处于以加工业为主要模式的状态,金融危机后,许多企业都纷纷倒闭,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水平差,产品质量低劣,缺乏竞争力造成没有后续的订单,资金链断裂,迫使企业宣布破产。尤其近两年,制造业回流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进展制造业的问题。 二、我国制造业短板问题分析 1、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落后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环节,没有掌握核心价值模块,在核心技术和部件上受制于国际品牌制造商和全球供应商。20 世纪 80 年代末,“价值链模块化”的出现不仅加速了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的调整,还带动了进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快速进展。Sturgeon 认为:“价值链模块化”已经开始成为某些产业的新型组织结构特征。所谓价值链模块化,即某一行业一体化的价值链结构逐渐裂变成若干独立的价值节点,通过各价值节点的横向集中、整合以及功能的增强,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运营的价值模块制造者以及若干模块规则设计与集成者的产业动态分化、整合过程。 朱有为、张向阳认为我国制造业应鼓舞和推动本土大型制造企业在核心价值模块上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扩大企业规模,积极参加国际制造业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为我国制造业的进展争取更多的利益。刘志彪认为制造业的进展,不仅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累积组织能力,而且需要社会和政府为中国企业制造品牌经营的市场条件,培植品牌企业所需要的文化自信心和制度条件。 笔者认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育本土品牌。构建本土品牌一方面可以掌握最新的研发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代工企业的局面,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实质性飞跃。另一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的出现,也会在国际上吸引更多外商的眼光,促进其他各个行业创新的浪潮。 2、服务业进展滞后 Eswaran & Kotwal(2001)“供给主导论”认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