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频素材的场序问题 上场优先和下场优先有什么区别一、为什么会有上场和下场首先说一个常识内容:一个不停闪耀的光源,假如其频率达到每秒钟 50 次(也就是所说的频率50Hz),在人眼中他是不闪耀的。我们家里的电灯炮就是一亮一熄的,所以在我们的眼中没有感觉到他是一亮一熄的,是因为频率达到了 50Hz。 根据这个原理,最初电视机每秒要传输的图像被定为 50 帧。认为这样图像在我们眼中才不闪耀。但是根据当时技术上能力,要每秒钟传输 50 帧图像很难办到。这要根据显像管的工作原理说起。显象管的工作原理是:图像的产生是通过显像管后部的电子枪向屏幕发射电子,电子撞到屏幕产生亮点。假如屏幕的分辨率为 720*576 的话,那么电子枪通过偏转线圈的控制从屏幕左上方开始,向右上方移动。一共要发射 720 个电子,然后向下移动重复 576 次后到达屏幕的最下方,通过发射电子的强弱来表示象素的亮度,完成一帧图象的传输。这样可以算出来。电子枪每传输一幅图像要发射 720*576=414720 个电子。假如每秒钟要传输 50 帧图像的话、那么他的工作频率就是 414720*50=2073600/秒。这样高的频率电子枪无法达到,(真正的原因不是这样的,这只是图像的频率,图像要这么高的频率,信号的载波频率要求更高,更难达到要求,要讲清这方面的东西要很大的篇幅,再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大家这样理解,意思是一样的)。这就是产生上场和下场的最初的原因——科学家们利用视觉的滞留性,让电子枪不按顺序发射电子,而是每发射一行隔一行,比如先发射奇数行 13579……回头再发射 2468……利用两次扫描来完成一幅图像,因为视觉的滞留性,我们看到的效果是差不多的。这样在图像效果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电子枪的工作频率降低了一半,在技术上是可以达到了。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场”,从而出现“上场优先”“下场优先”。 二、什么是上场优先、什么是下场优先 a: 视频中图像的传送 假如把一幅图像分成上下两半,分两次送到我们手里,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是完整的,重要的是要告诉我先送来的那部份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我才能得正确图象。这就是“上场优先”和“下场优先”的意思。先送上部就是上场优先(1 就是奇数、奇数场)。先送下部,就是下场优先(2 偶数。偶数场)。假如图像是一个人的全身像,我按正确的顺序摆放后,得到的图像才会是头在上面,脚在下面;假如顺序搞错了,那么就是头和脚在中间。图像的最上方和最下方都是人的腰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