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义1、 两侧对称的形成:(扁形动物)1) 其体可明显区分出前、后、左、右、背、腹。2)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灵敏、准确。3) 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2、 中胚层的形成:(扁形动物)1) 使动物从组织分化水平进入到器官系统的分化。2) 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环节动物3、 身体分节(是进化到高等无脊椎动物的标志):(环节动物)1) 提高了动物新陈代谢的效率,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 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3) 为动物进一步分化制造了条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4、 真体腔(环节动物)1) 加强了肠功能(出现机械消化)并促使之分化,提高了消化功能。 2)促进了器官系统的形成,使结构进一步复杂化,机能更加完善。5、 脊索 (脊索动物) 1)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和保护功能; 2)提高了定向、快速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 3)使躯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是脊椎动物头部(脑和感官)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6、五趾型附肢:(两栖纲) 1)肩带借肌肉与头骨和脊柱联结(灵活) 2)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支撑体重) 3)腰带与后肢骨相关节(运动) 4)肢骨进展成为多支点的杠杆运动关节,完成和增加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前 肢活动范围扩大和动作灵活,以及后肢承重和运动是登陆的必须条件7、羊膜卵(爬行纲): 彻底摆脱了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确保在陆地上繁殖成功,使繁殖不再受外界水环境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8、肺(两栖纲): 使脊椎动物离开水面生活 9、大脑皮层:能有效的协调体内环境的统一并对复杂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10、上下颌:(鱼纲) 1)极大的增强了口的主动捕食和防备功能; 2)提高了生存竞争能力。 11、恒温(鸟纲)(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1)高而恒定的体温使体内各种酶活性充分发挥,使新陈代谢水平得到提高; 2)提高产热、散热能力是躯体结构和功能全面进化的产物; 3)减少了对外界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 12、次生腭(爬行纲)次生腭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通道畅通,呼吸效率提高,而且当动物吞食大型食物时仍得以正常呼吸。鳄类有完整的次生腭,鼻腔和口腔完全分隔 13、胎生哺乳(哺乳纲)胎生、哺乳使哺乳动物实现了完善的陆地繁殖能力,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 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2) 为胎儿发育提供了保护、营养及恒定的体温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