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 摘要:当今世界环境正遭受严重破坏,出现了种种环境问题,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唤起人的环境意识,而提高环境意识的最佳途径则是环境教育。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开展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深化挖掘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因素,链接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同时,不拘形式落实教育,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1.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当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人口数量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问题,而产生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类只顾自身的生存和局部的、近期的利益而向环境大量索取,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也即人类缺乏环境意识造成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经济的飞速增长过程中也不可避开地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要使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走向协调、持久的进展道路,必须唤起全民的环境意识,而提高环境意识的最佳途径则是环境教育。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任,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使他们从小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都爱护环境,而不去破坏环境,并对破坏环境现象给予批判、监督、制止,从而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真正把环境保护变成一项全民的事业。2.地理学科的环境教育功能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开展环境教育 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就对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功能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在地理课程性质方面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进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基本理念中强调: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进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进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明确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进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进展等问题为重点”来编写教材和教学的要求。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也就是说,高中地理课程为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承担了环境教育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地理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加强人口、资源、环境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环境行为及可持续进展观。3.环境教育的实施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除了要充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