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学反思【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老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老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学反思 为了有效地教学《江上渔者》这课,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精心的设计。 1、简介诗人范仲淹,并提出他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人写的这首古诗正是他忧国忧民的真实体现。 2、学习第二段时,我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找出诗人站在酒楼上所听、所见、所想的句子。第一句“所听”,重点抓住在“南来北往、不住地、柔嫩味鲜”三个词语,这里有一个拓展:“不住地赞扬”,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到日常生活中进餐馆吃到美味时那种感觉,充分地说,大胆地说!孩子们兴致很高,第二句,我抓住了“波涛汹涌”、一个比方句和一个排比句,先用手势比划“波涛汹涌、浪尖、浪谷”。为了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印象,我还通过课件让学生看画面,体会渔民打渔的艰辛和危险,学生有感才有悟!学到这里,不由得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渔民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打鱼?原来他们是被生活所迫,鲈鱼有时南来北往的客人最喜爱吃的鱼,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所以他们必须去打鱼,教学到这里,已经到了巅峰,师生和诗人一样,对渔民的打鱼生活深表同情,渔民真是可怜啊!于是诗人写下了千古名诗《江上渔者》,最后让学生饱含深情地读这首诗,再背诵这首诗。 3、课文上完了,联系到现实生活,学习这首古诗,也有现实意义。我教育学生,我们生活得非常优裕,衣食无忧,可是有些同学在吃午餐和午点时,常常剩下很多食物,这是浪费,从今日起,我们比一比。看谁的碗里吃得最洁净,谁最尊重劳动人民的成果!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部分孩子学习不大胆,主观能动性不够,个性化朗读有欠缺,这是我今后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2.小学三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学反思 《江上渔者》是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欺负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在教学《江上渔者》时,我先让学生读诗句,观察插图,联系注解想象诗意。本课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使学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