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老师新课标教材教法理论考试精品试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部分(20 分)一、填空题(共 10 分)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3、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驾。这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综合课程。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这“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要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是指某一教学内容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二、简答题(共 6 分 )1、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2、怎样全面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或《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1)、品生: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品社: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比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三、实践题(共 4 分)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请选择你熟悉的 4 种教学活动形式举例说明。常用的教学活动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