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周长》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120 页——121 页第十单元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信息窗 1)。 2、教材简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学生已具备了测量、比较的理念和动手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学的合作沟通,理解周长的意义,为下一步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打好基础。二、说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加知识发生进展的全过程。本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创设多种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过程。 因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摸、画、算、测等活动来感知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学习当中,高效地实现以上目标,我选择了以下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舞学生主动参加,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进展。 3 、沟通辨论,让学生动口。 数学课堂应是一个多向互动的环境,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丰富学生猎取知识的途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沟通等形式,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碰撞,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 4 、运用媒体,让课堂高效。 多媒体以它省时、高效、直观、生动等特有的优势而被课堂教学广泛运用。本课还精心设计符合儿童情趣的精致图片和画面,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将本信息窗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五一假期玩的快乐吗?都到哪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