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鸡和兔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谁能用一句数学语言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一只兔有一个头和四只脚,一只鸡有一个头和两只脚。1.假如告诉你一个笼子里有 4 只鸡,3 只兔,你能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条腿吗?你是怎样算的?2.这 4 只鸡和 3 只兔非常有意思,都想学对方走路,兔学鸡走路,它怎么学才能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条腿?为什么会少了 6 条腿?假如有 5 只兔子在学鸡,会少多少条腿?为什么?那假如少了 14 条腿,是几只兔子在学鸡?3 后来,鸡怎样学才像兔子走路,现在一共有多少条腿?为什么和原来相比会多出 8 条腿?假如有 6 只小鸡在学兔子,应多出几条腿?现在多了 18 条腿,是几只小鸡在学兔子?2、其实,早在 1500 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对《鸡兔同笼》就已经很有讨论。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主题图和原题:谁来读?这里的矬是指鸡,它是意思?(课件)这题的数据有点大,讨论数学有种好方法,就是化繁为简(出示课件)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 8 个头,从下面数,有 26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指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想一想,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思考,然后在小组内汇报、沟通,最后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学生思考、分析、探究,讨论、沟通。我发现有很多组已经有了很好的方法,先让他们写下来。下面的同学继续讨论,看你们组能不能有更多的方法。2.全班沟通:这是哪个小组做的:全体起立:告诉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列表法:其它同学呢?你是怎样找到的?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个同学的思路,假如你猜的腿的数量多了,应该怎么办?那假如腿的数量少了,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很聪慧,始终围绕鸡和兔的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法:这是哪个组做的?说说你们组的想法。还能都假设成什么?(兔)都假设成兔子:8×4=32(条) 32-26=6(条) 4-2=2(条) 鸡: 6÷2=3(只) 兔: 8-3=5(只)不管都假设成鸡,还是都假设成兔,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结果对不对?检验3×2+5×4=26(条)(板书)这种检验方法是《鸡兔同笼》问题最好的验证方法。C、方程法我们来听听这个组同学的想法。解:设有 x 只兔,鸡就有(8-x)只。列出方程 4x+2(8-x)=26,老师想问你,这里的 4x 和 2(8-x)分别表示是什么?师:方程解完了也要注意检验哦。D.抬腿法你知道我们的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