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反思 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蓦然回首,我的老师生涯已过去 4 个年头。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方向转变---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究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 2 课时一起做游戏中有一个玩扑克牌活动,课下我要求学生回家与父母一起玩这个游戏,然后写出自己上完这节课的心得体会,收上作业,我很欣喜地看到孩子对于这样的课堂很感兴趣,他们感叹到原来数学课也这么有意思,在玩中也学到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 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育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沟通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进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发挥集体的智慧大家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伴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沟通。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 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与沟通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舞学生课外坚持进行练习,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着眼培育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大部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习惯差;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舞教育的同时假如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实行适当的惩处,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 2.部分学生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