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人大营商环境重点建议督办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史立军2020 年 11 月 12 日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相关重点建议的办理情况。营商环境体现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资本流动的风向标。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近年来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企业家座谈会、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等制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今年疫情发生后,及时出台惠企“双十条”、驻厂员制度等政策措施,为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加快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客观来讲,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去年全省高质量考核结果来看,我市营商环境评价得分排全省第 9 位,11 项评价指标我们有 5 项排在后 3 位(纳税、办理破产、市场监管、用水用气、政务服务),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下一步,我认为,还是要重点围绕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强化法治保障等三个方面,聚焦聚力、精准施策,全力打造“泰满意”营商环境品牌。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让企业办事更省心。当前行政审批环节多、手续多、时间长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的障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我经常讲,纪律规矩不可逾越,但思想和改革不能被条条框框束缚。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卡脖子”环节,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做到:行政审批权力“应放尽放”。要加快推进简政放权,特别要理顺市区两级的权责关系,该下放给区级的权力一定要下放。市政府上半年专门开会发文,明确了市区两级在工程建设领域方面的审批权限,但是据了解在其他一些领域仍然存在权力“应放未放”的问题,有的是市级部门主观上“不肯放”,也有的是区级怕担责、怕麻烦“不愿接”,或者承接能力不足“接不了”。对“不肯放”“不愿接”的要解决好思想认识的问题,对缺乏承接能力的要研究办法,短期可以探索窗口前移或代办制,从长远看,要推动编制、经费、技术等资源下沉到区。市委编办和行政审批局要对各部门权力下放情况进行过堂,拿出推进方案。行政权力事项要“应进必进”。目前,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的审批部门有 40 个,但是办事能不能真正做到“一门、一窗、一次”呢?据了解,有 10 个部门在各自的办公场所设立了分中心,一些部门还舍不得将权力事项进驻服务大厅,关联事项仍然需要群众多头跑;即使是已经进驻的 1636 个事项,仍有 30%只受理不办理,成为“收发室”,这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市“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