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本部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教材分析:教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这是本课的导入;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热性能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哪些材料能传递热以及传递的方式。第二个实验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并用实验记录单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拓展活动中提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究其他关于热传导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为以后讨论气体与液体的传热性能做好铺垫。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热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如杯子变热了、锅把变热了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对于热是怎么传递的也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但学生可以借助简单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热传递的方式。同时通过互相沟通、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而且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意合作与沟通,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热传导的过程及不同材料传热能力不同,并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难点: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过程”的猜想。教学准备:老师:玻璃杯、纸杯、铝杯、塑料杯 制作的本课课程资料评价设计:1.热可以沿着物体,从( )的部分传到( )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2.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什么呢?3.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金属都是热的( ),瓷、纸、玻璃、木头、皮革等都是热的( )。4.锅把为什么是塑料的?5. 保温杯为什么能保温?用今日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