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追求高效课堂的尝试》----养成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坏的习惯会害人终身。因此,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与老师们一起探讨和沟通。课前老师:养成 “潜心读文本”的习惯(一)文本就是我们所教学的语文课本,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老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老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每一课我都是仔细而细致的来解读的,对比着教材、教参、还有学生的一些辅助资料,进行研读,找每一课的重点,(段句字词乃至一些重点的标点符号),每一类课型的重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重难点突出。这一点特别适合书头备课,我平常就喜爱进行书头备课,(也算是一种习惯吧)感觉效果很好。学生:养成仔细预习的习惯 自从接手我班我就教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三读六步预习法) 我就告诉他们,以后只要我一提“预习”两个字就必须完成我的要求,布置了就要检查,一开始效果不好,只有三分之一的好学生预习的我还满意,其余的同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我就对症下药,一个一个突破,弄了一遍后,效果提高了很多,我又发动家长督促,现在学生都会预习了。应该说,三年级尤其是上学期应该在课内完成预习,但我们都知道,一学期上课的时间除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所剩无几,假如再预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