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 (p8)分子生物学是讨论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神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至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进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学科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它虽产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讨论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讨论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着重讨论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分子生物学则着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讨论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讨论细胞和亚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化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进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分子生物学则是从讨论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成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第一章序论1859 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用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创世说”。达尔文第一个认识到生物世界的不连续性。意义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及其唯物主义的物种起源理论是生物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细胞学说 建立及其意义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经典遗传学两条基本规律:统一律:当两种不同植物杂交时,它们的下一代可能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分离规律:将不同植物品种杂交后的 F1 代种子再进行杂交或自交时,下一代就会根据一定的比例分离,因而具有不同的形式。1865 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直到 1900 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孟德尔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