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老师读书笔记 《欢乐的妈妈,才配拥有更好的孩子》读后感 由于工作的性质,所以总是阅读一些孩子相关的文章,这篇文章看完以后,让我对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深深地影响有了更深的感知。启蒙阶段,幼儿阶段,孩子们的进展,一些社会性行为的成长不仅仅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家长的陪伴,影响。 从上学到现在工作,每次去学习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时候,总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教育不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在孩子们人生启程的阶段,更需要爸爸妈妈的保驾护航你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态度,你的动作决定孩子们的行为。 文章分为四个小节段来描述: 孩子的状态,就是妈妈的情绪晴雨表; 欢乐妈妈养出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 妈妈欢乐,是孩子抵抗苦难的力量; 孩子未来怎么样,看看妈妈就知道。 文章中四个举例简单常见,都是身边常常发生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叫天天的“网络小红人”常常在网上发一些模仿的搞怪视频,引得大家快乐大笑,而他的模仿完全展现了自信,敏锐、观察力强、模仿能力满分。所以吸引到大家的关注,喜爱。一个小学生这么优秀,还把欢乐带给大家就是因为背后的父母,他的父母常常陪他做作业,也陪他录制搞怪视频,做搞怪动作,既是良师又是益友,陪伴孩子学习也能陪伴孩子玩闹,也难怪天天能变为一个聪慧可爱的“小戏精”。 父母的行为能够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知行合一的践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 记得我在实习的时候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在进行建构拼搭时,我给了孩子们一些主题图让孩子们观察并且动脑筋,动手拼出来,其中彤彤在拼的时候和她的同伴起了争吵,然后彤彤吵着吵着突然拧了小朋友一下,我立马去阻止,为了不打扰孩子们玩,我让她们自己处理了这件事情。之后她又开始拼,过了会儿,她拼着拼着就不拼了,去另一边玩了,我看着拼了一部分的玩具,把她拉过来开始把从拼搭开始到她放弃拼搭整个过程与她沟通 “你为什么动手去拧小朋友” “因为她说的不对,不应该那样做” “那也不可以动手,你可以用行动证明或者告诉小朋友” “可是,我妈妈就爱拧我” “那为什么放弃了,不继续拼搭” “我在家的时候这样子我妈妈说我笨,也没有教我” 听完之后,我觉得孩子的行为都是从身边人身上学习,模仿的。妈妈的一举一动,妈妈的情绪会时刻影响孩子。孩子的行为是一面镜子能映射出妈妈的情绪。 因此,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言传身教,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