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讲 中国地理[考纲展示] 1.中国自然地理;2.中国经济、人文地理。命题点 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我国主要地形区、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的分布及特征;我国人口增长、分布及政策;我国农业分布、发展条件;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中国各地理分区的区域特征。题型设置 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考查形式 常以我国某一区域或某一重大事件为背景,考查自然、经济、人文地理中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第 72 课时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探究 1 中国的地形 【典例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 400 余千米,大部分海拔在 1 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3)说明植树造林改善山地西侧地形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理由。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图中山地为□ 太行山 ,以东为□ 华北平 原;以西为□ 黄土高原 。(2)本区域属于□ 温带季风 气候,河流自太行山西部高原及山地向东流经华北平原入海。(3)山地西侧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水土 流失。(1)地形特征从□ 地形类型 、地形起伏、地表特征等方面描述。(2)山地对盛行风具有阻挡作用,□ 减轻 冬季风的影响,□ 增加 夏季降水;促进流水侵蚀,影响土壤肥力。(3)植被具有□ 涵养水源 、□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可减轻灾害的影响。1答案 (1)东侧: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西侧: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2)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增加夏季降水;水土流失,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3)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涵养水源,滞留降水,避免对地表的直接冲刷;积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或植物根系和枯树落叶减缓地表径流,泥沙沉积,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风、旱、涝等灾害,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 1.我国地形、地势及其影响22.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要素 主要影响 气候 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对冬季风的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