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讲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年份卷别考查内容及考题位置命题分析2018卷Ⅰan与 Sn关系的应用·T14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若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数列往往与解三角形在 17 题的位置上交替考查,试题难度中等;若以客观题考查,难度中等的题目较多,但有时也出现在第 12 题或 16 题位置上,难度偏大,复习时应引起关注.卷Ⅱ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最值问题·T172017卷Ⅱ裂项相消法求和·T152016卷Ⅱ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数列求和·T17卷Ⅲ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与 Sn的关系·T17数列求和问题(综合型)[典型例题]命题角度一 公式法求和 等差、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1)等差数列:Sn=na1+d(d 为公差)或 Sn=.(2)等比数列:Sn=其中(q 为公比). 4 类特殊数列的前 n 项和(1)1+2+3+…+n=n(n+1).(2)1+3+5+…+(2n-1)=n2.(3)12+22+32+…+n2=n(n+1)(2n+1).(4)13+23+33+…+n3=n2(n+1)2. 已知数列{an}满足 a1=1,an+1=,n∈N*.(1)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2)设 T2n=-+-+…+-,求 T2n.【解】 (1)证明:由 an+1=,得==+,所以-=.又 a1=1,则=1,所以数列是首项为 1,公差为的等差数列.(2)设 bn=-=,由(1)得,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即 bn==-×,所以 bn+1-bn=-=-×=-.又 b1=-×=-×=-,所以数列{bn}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 T2n=b1+b2+…+bn=-n+×=-(2n2+3n).求解此类题需过“三关”:第一关,定义关,即会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判断所给的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第二关,应用关,即会应用等差(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来求解,需掌握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公式:Sn=或 Sn=na1+d;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公式:Sn=;第三关,运算关,认真运算,此类题将迎刃而解. 命题角度二 分组转化法求和将一个数列分成若干个简单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常数列等),然后分别求和.也可先根据通项公式的特征,将其分解为可以直接求和的一些数列的和,再分组求和,即把一个通项拆成几个通项求和的形式,方便求和.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 a,公差为 d,n∈N*,且不等式 ax2-3x+2<0 的解集为(1,d).(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2)若 bn=3an+an-1,n∈N*,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解】 (1)易知 a≠0,由题设可知解得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