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年份卷别考查内容及考题位置命题分析2018卷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T18(2) 高考对此部分的命题较为稳定,一般为解答题,多出现在第 18 或 19 题的第二问的位置,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或二面角,难度中等偏上.卷Ⅱ二面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T20(2)卷Ⅲ二面角的正弦值·T19(2)2017卷Ⅰ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解·T18(2)卷Ⅱ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解·T19(2)卷Ⅲ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解·T19(2)2016卷Ⅰ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解·T18(2)卷Ⅱ二面角的正弦值的求解·T19(2)卷Ⅲ线面角的正弦值的求解·T19(2)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综合型)设 直 线 l 的 方 向 向 量 为 a = (a1 , b1 , c1) , 平 面 α 、 β 的 法 向 量 分 别 为 μ =(a2,b2,c2)、υ=(a3,b3,c3),则有:(1)线面平行l∥α⇔a⊥μ⇔a·μ=0⇔a1a2+b1b2+c1c2=0.(2)线面垂直l⊥α⇔a∥μ⇔a=kμ⇔a1=ka2,b1=kb2,c1=kc2.(3)面面平行α∥β⇔μ∥υ⇔μ=λυ⇔a2=λa3,b2=λb3,c2=λc3.(4)面面垂直α⊥β⇔μ⊥υ⇔μ·υ=0⇔a2a3+b2b3+c2c3=0. [典型例题]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AD⊥AB,AB∥DC,AD=DC=AP=2,AB=1,点 E 为棱 PC 的中点.证明:(1)BE⊥DC;(2)BE∥平面 PAD;(3)平面 PCD⊥平面 PAD.【证明】 依题意,以点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 B(1,0,0),C(2,2,0),D(0,2,0),P(0,0,2).由 E为棱 PC 的中点,得 E(1,1,1).(1)向量BE=(0,1,1),DC=(2,0,0),故BE·DC=0.所以 BE⊥DC.(2)因为 AB⊥AD,又 PA⊥平面 ABCD,AB⊂平面 ABCD,所以 AB⊥PA,PA∩AD=A,所以 AB⊥平面 PAD,所以向量AB=(1,0,0)为平面 PAD 的一个法向量.而BE·AB=(0,1,1)·(1,0,0)=0,所以 BE⊥AB,又 BE⊄平面 PAD,所以 BE∥平面 PAD.(3)由(2)知平面 PAD 的一个法向量AB=(1,0,0),向量PD=(0,2,-2),DC=(2,0,0),设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n=(x,y,z),则即不 妨 令 y = 1 , 可 得 n = (0 , 1 , 1) 为 平 面 PCD 的 一 个 法 向 量 . 且 n·AB =(0,1,1)·(1,0,0)=0,所以 n⊥AB.所以平面 PCD⊥平面 PAD.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空间垂直、平行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时要尽可能地利用条件中的垂直关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