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互动式案例教学法课堂实施探讨微观经济学互动式案例教学法课堂实施探讨 【摘要】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采纳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授课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在分析微观经济学传统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并提出互动式案例教学法课堂实施的具体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 互动式 案例教学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选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以提高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育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 1870 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讨论所所长 W.B.Doham 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到了 20 世纪初,案例教学法开始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案例教学才逐渐被我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应用与实践的得到众多讨论者的重视,讨论成果颇丰。本文旨在借鉴前人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案例教学的应用实践,提出案例教学课堂实施的一些方法及建议,以期为微观经济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微观经济学教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缺陷 1、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特点 首先,微观经济学课程涉及面较广,前期还要求具备包括微积分、概率和数理统计等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概念多且较抽象。而授课对象一般为低年级的大学生来,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有关经济理论与模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容易对概念理解模糊而产生混淆。其次,微观经济学理论性较强,而面对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时,往往要进行条件假设,很多理论只有建立在假设基础上才能成立,而不同的假设又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理论结果,这导致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难度加大。最后,微观经济学在进行问题分析时使用的工具较多,有些理论需要借助数学公式来表述,有些理论需要辅之以图形说明,更有的则需要构建模型进行理论推导。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因而加大了数学知识功底较薄弱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