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沙 医 学 院 教 案课程名称生物信息学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第 11 章 生物芯片授课老师唐亮所属系(部)基础系所属教研室生技教研室职称助教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第 次课授课时数2 学时授课班级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 专科□) 2025 级 1 班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它□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生物信息学概论,罗静初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目的要求:对生物芯片作了简要介绍,从生物芯片的分类、基本原理几个角度学习生物芯片有关的基本知识重点与难点:重点:芯片基本原理难点:芯片操作技术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其他□教学手段(请打√选择):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生物芯片(Biochip) 又称微阵列(microarray)。这一名词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来的,把有机功能分子或生物活性分子进行组装,构建微功能单元,实现信息的猎取、储存、处理和传输功能。真正的生物芯片出现于 20 世纪90 年代,DNA 微阵列技术自 1995 年诞生之时,就被预言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生物科技的面貌。生物芯片将生命科学讨论中所涉及的不连续的分析过程(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分析测试),利用微电子、微机械、化学、物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流体分析单元和系统,使之集成化、微型化。生物芯片主要是指采纳光导原位合成或微量点样等技术,将大量生物分子如核酸片断、多肽片断、组织切片、细胞等有序地固定于支持物(如玻片、硅片、聚丙烯酰胺、尼龙膜等)的表面,组成密集、有序的二维分子阵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杂交,通过特定的仪器如激光共聚焦扫描或电荷偶联摄像机(CCD)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并行、高效的检测分析,从而推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用课件讲授;用多媒体教学。背景基本概念时间分配10min微阵列的主要应用在于对基因表达问题的讨论,特别是从全基因组水平定量或定性检测转录产物 mRNA。通过对该数据矩阵的分析,可以回答一系列的生物学问题:基因的功能是什么?在不同条件或不同细胞类型中,哪些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在特定条件下,哪些基因的表达发生...